全碳覆盖的车身,三电机,1548Ps马力,1.97秒的零百加速等等。在民间出了无数次“上墙”事故后,小米官方终于带来了为赛道而生的巅峰性能版。在10月份,这台终极版的小米SU7将挑战纽伯格林北环的非量产圈速榜,明年量产版也会去纽北挑战。
7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组建的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正式落地深圳。
南方+记者从当天的启动建设仪式上获悉,国创中心由国立科研机构联动央企、国企和龙头民营企业共同打造,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支撑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7月14日,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会现场。
将与光明科学城多个科教产教平台联动
2023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新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单位合作共建。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鸟瞰效果图。
国创中心建设地点位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的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内,项目将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升级改造,购置关键核心设备,极大地提升分析设计、构建组装、验证测试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项目建成后,国创中心将与同样位于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等科教产教平台联动,实现从原创突破到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协同,加速形成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多联生物反应器”概念图。
将成未来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余璟表示,深圳高度重视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全力推动国创中心落地,这是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平台的落地体现了国家对深圳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支持,彰显了深圳生物制造产业的先发地位。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支持国创中心,努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同时,希望国创中心积极发挥牵引作用,整合上下游创新资源,促进研发成果转化,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在深圳快速做大做强。
深圳市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表示,国创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将成为未来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注入新的动能。光明区将全方位服务保障国创中心的建设发展,全力支持国创中心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提升生物产业源头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培育生物领域创新企业集群,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航拍图。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创中心主任刘陈立表示,随着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已经到来。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国创中心,深圳市、光明区大力支持项目落地,抢抓新机遇,布局新赛道,打造新引擎,为我国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按下“加速键”。
刘陈立表示,国创中心的建设不仅顺应了全球生物前沿技术变革的潮流,更紧密契合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国创中心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需求,聚焦生物制造“1—10”小试中试放大阶段,探索将原有从实验室到企业的线性转化模式,转变为非线性互动式模式,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针对当前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源头创新能力不强、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国创中心将打造自动化生物制造平台、跨尺度生物多模态验证平台、生产工艺高通量开发平台、中试放大及GMP平台、大规模载体制备与质控平台、生物信息计算支撑平台等六大技术平台,为加速突破产业前沿技术瓶颈提供硬件基础,围绕绿色低碳、生物农业、医疗健康领域,推动一批示范性成果转化,打造关键技术领先、产业链条完善、竞争优势突出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支撑深圳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内生物发酵罐概念图。
国创中心六大平台介绍
针对产业共性问题,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搭建六大技术攻关支撑平台,为前沿技术瓶颈突破提供硬件基础。
一、自动化生物制造平台
本平台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理念,基于信息化架构、机器人平台以及高通量设备,实现底盘细胞智能化设计、规模化构建、高通量表型筛选、高通量生物样品制备、靶点筛选、标准化测试的能力。结合生物信息、数理模型、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等方法,基于数据驱动方式自主生成与闭环优化实验方案实现自动化生物制造柔性集成和定制。
二、大规模载体制备与质控平台
本平台聚焦实现各类载体的大规模、标准化、工程化生产和质控的能力。突破系列共性核心技术,解决载体制剂的扩大再生产和质控,仿生药物载体工程化生产工艺、病毒类载体大规模制备等。
三、跨尺度生物多模态验证平台
本平台通过实现AI应用于高分辨率生物体成像的高通量分析技术,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动物模型评估的能力,为关键干预靶点的筛查和选定提供支撑,形成全链条的疾病模型制备和干预靶点筛查体系,同时测试生物活性分子与材料,为疾病药物的开发提供上游核心技术。
四、生产工艺高通量开发平台
本平台利用工业4.0技术,结合先进电子传感器、信息学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小试、中试规模设备实现精细的工艺调控与管控的能力。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挖掘有用参数,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工艺参数的精细调控,减少员工干扰,加强平台智能化能力,大幅提升工艺效率和成功率。
五、中试放大及GMP平台
本平台聚焦药物的高通量优化、量化定制、GMP规模化生产与治疗及药物临床试验平台开发。实现药物从小试、中试、临床申报到GMP生产全链条服务的能力,满足不同阶段的药物产业研发需求。
六、生物信息计算支撑平台
本平台利用生物信息、数理模型及人工智能等手段,针对包括生物大分子设计、全细胞网络模型设计、底盘细胞/菌种设计、自动化仪器界面协议与自动化流程控制、深度学习优化,疾病动物模型的复杂表型信息的采集、分析、融合,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大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分享和可视化平台,形成为其他平台提供数据支撑的能力。
【采写】南方+记者 马芳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股票账户怎么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