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交易
巩立姣所说的“一二三四五”,其实是她在五届奥运会上的名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19米20摘得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投出20米22夺得银牌;2016年里约奥运会排名第四,发挥欠佳;到了2021年东京奥运会,她终于以20米58夺下金牌;这一次在巴黎,已经35岁的巩立姣投出19米27,最终位列第五。
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何为新质生产力?简单说,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关键。
各种生产操作流程依靠“数字大脑”进行运作、“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已经提上日程……在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以下简称“凡口矿”)、韶关冶炼厂、丹霞冶炼厂,“数智科技”正和实体经济同频共振,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近年来,中金岭南把科技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增强锻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硬实力”,持续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用“数”赋“智”,用“智”铸擎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数智化”大潮中,中金岭南积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矿山、冶炼和新材料加工板块开展智能矿山、智慧冶炼和智能工厂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资源开采数字化、安全环保智慧化、生产运营信息化、生产作业自动化、智能开采无人化,使得一批生产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三年来,中金岭南投入数字化预算近亿元,年均数字化重点项目约20个。
在凡口矿,悬臂式掘进机、可视遥控铲运机、可视遥控破碎台车、撬毛台车等先进设备已在生产中广泛使用,矿山开采、运输、提升、选矿等环节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人为干预减少、人力成本降低、井下作业环境改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本质安全、资源集约、绿色高效的智能矿山正在形成。
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采掘废石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中金岭南/供图
在丹霞冶炼厂智慧中心,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正飞速整合分析数据,工作人员随时可以获取各道工艺流程的数据。前沿技术在此得到广泛应用,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时协同优化的智能生产体系、精细化能效管控于一体的清洁环保、优质低耗、安全高效的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在丹霞冶炼厂建成。
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智慧中心。中金岭南/供图
韶关冶炼厂正处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阶段,“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已经提上日程。据介绍,韶关冶炼厂智能中心建设融入全新的管理理念、最新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新一代的IT及网络通信技术,力争成为铅锌冶炼行业领先的示范型智能工厂和现代产业典范,为中金岭南数字化转型的整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吃干榨净”中“点废成金”
数智化生产相对于传统生产最为突出的优势是“增效”,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才是“降本”“提质”的关键所在。
如何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选矿和冶炼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废石、尾矿、废渣、废水等工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中往往蕴藏有价金属,具备较高的回收价值。在“吃干榨净”中寻找资源,循环利用型产业将成为中金岭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多年来,中金岭南积极践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致力于全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实现了工业废料“变废为宝”“点废成金”的绿色循环。
在矿产采选方面,凡口矿通过实施自主研发的采掘废石资源化利用技术、超细尾砂捕收和深锥浓密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实现了采掘废石变建筑用机制砂、选矿废水净化循环利用和超细尾砂回收充填利用,新增经济效益近亿元,为打造无尾矿山奠定了基础。同时,优化矿区空气质量,率先完成全国首个通风井湿式共振弦栅除尘净化系统,实现井下通风气体深度处理。
在冶炼加工方面,围绕“三稀”金属,韶关冶炼厂自主开发出了真空富集—加压氧浸—选择性沉锗铟预处理新工艺,成功制备6N高纯镓、锗、铟,并自主合成砷化镓、磷化铟多晶和单晶,迈出向半导体材料领域进军的坚实步伐;丹霞冶炼厂采用先进的氧压浸出置换和萃取分离等技术,在伴生资源矿石中高效回收“芯片粮食”镓和锗,实现渣料内镓锗等稀散金属的“吃干榨净”,镓锗回收率和产量实现新突破。中金铜业对现有的两段短流程炼铜工艺进行优化提升,增加了产能,提高了铜的直收率,降低了吨铜能耗及生产成本,成为中国铜工业的技术创新代表。
目前,中金岭南作为集采、选、冶、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企业,正抓住资源端和高端新材料端发力,力争持续提升“三稀”金属综合回收能力,不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加快渣料、高盐废水、蒸汽等工业资源的高效低成本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实现铜铅锌冶炼源头减排、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
在求“新”求“质”中广聚创新人才
创新之道,关键是人。人才队伍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
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聚则事业兴。
近年来,中金岭南先后引进博士、硕士多人,组建研究团队数十人,建立了技术人才库和专家库,现有研发人员千余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地方领军人才3人,博士15人,硕士242人,教授级高工21人,高级工程师328人,逐步形成一支由国家级人才、行业及地方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组成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共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0余项,国家有效专利595项。
让创新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中金岭南靠什么?
中金岭南不断探索引才聚才的创新模式,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建立健全更能激发创新潜能的工作机制,优化创新环境,鼓励全员创新。2023年中金岭南研发费用支出4.34亿元,同比增长12.47%;2024年将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度,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断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搭建省部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15家,包括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瞪羚企业”1家。
同时,抓住青年人才创新创造“黄金期”,支持青年人才勇闯研究“无人区”,鼓励青年人才在关键技术攻关中打头阵当先锋,做到不论资排辈,谁能干谁就干。在今年召开的科技创新工作会上,中金岭南向8名科技创新先进典型授予“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此激发全体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
此外,聚焦产业链“痛点”、创新链“堵点”,围绕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不高、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等难题进行破题,高度重视与国内知名院所、创新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力度,推进“揭榜挂帅”制度,以开放姿态和开放视野贴榜“布局”、引才聚才。今年3月初,中金岭南通过发榜方式向全国发出三项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研发需求,在3月底的科技创新工作会上,分别与兰州大学唐瑜团队、中南大学刘柳团队、兰州大学陈凤娟团队进行“揭榜挂帅”项目签约,促成更多“从0到1”和“从1到无穷”的技术突破。
“中金岭南将继续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引才聚才的投入力度,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将‘卡脖子’变为‘杀手锏’,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中金岭南党委书记、董事长喻鸿表示,“未来,中金岭南将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多金属国际化全产业链资源公司。”
【频道编辑】李卓华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第12期
股票交易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