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观赏鱼产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东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7月12日,东莞市观赏鱼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市疫控中心”)同沙基地召开,150多位行业专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代表共聚一堂,为东莞观赏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本次交流会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广东水产学会指导,由东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疫控中心承办。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水产学会,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休闲渔业与垂钓协会、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等单位领导,全市各镇街(园区)农林水务局以及相关行业专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促成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与市疫控中心成功签约,达成意向合作共建“(东莞)产学研合作基地”;东莞市常平涛哥锦鲤养殖场、广东俊一锦鲤养殖有限公司、东莞市唯美水族有限公司、松湖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和东莞市绿源龟鳖养殖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授予“东莞市渔业试验示范合作基地”牌匾;东莞市麻涌龙淇锦鲤养殖场和东莞市常平涛哥锦鲤养殖场被授予“广东水产学会科普教育活动基地”牌匾。此次活动促进了东莞企业与科研院校交流与合作,为观赏鱼产业科技创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会上,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牟希东、省休闲渔业与垂钓协会专家智库召集人叶焕强等6位专家代表对东莞观赏鱼产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市场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对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品质提升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展开讨论。牟希东和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钟小庆分别就“广东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和“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观赏鱼产业发展”作专题分享。交流环节不但开拓了从业者的视野,也为行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了解,观赏鱼产业已成为现代渔业和休闲渔业的重要分支,具有投资小、占地少、收益大、生产周期短、收入回报高等特点,在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东莞观赏鱼产业已形成集繁育养殖、销售配送、饲料渔药、水族设备、休闲观光、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立了东莞市锦鲤协会,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国际锦鲤大赛,涌现出广东俊一锦鲤有限公司、三和田养殖场、涛哥锦鲤养殖场等一批头部企业,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市观赏鱼规模养殖面积约1000多亩,年产值约3.76亿元,约占全市水产养殖总产值的1/3。
集团溢利增加的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2024年上半年集团其他收入约为人民币16,500,000元,同比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8,400,000元)上升约95.3%,主要受惠于2024年上半年录得增值税抵免优惠所致;(2)集团初部评估2024年上半年录得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扣除回拨约为人民币7,500,000元,同比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23,800,000元)下跌约68.5%。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回收较预期理想,因此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所采用的拨备率略为下降;及(3)2024年上半年集团营业额及毛利预期录得同比2023年上半年不多于10%的跌幅,营业额及毛利下跌受全球电信运营商控制资本开支所影响,此毛利减少部分抵销了以上因素的影响。
年初,东莞市提出了“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笋壳鱼、观赏鱼两条特色名鱼,打造高端品牌”的部署要求。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聚力实施“百千万工程”,通过支持产业发展、拓展渠道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文化宣传、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措施,大力加强“新、奇、特、稀、珍”观赏鱼品种的选育繁育、推广应用,坚持产学研一体、渔文旅融合,紧密合作、携手共进,大力推动观赏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字】南方+记者 施美
【图片/视频】邓浩
【通讯员】廖凌娜个人股票配资合法吗